南方农村报讯 (记者朱斌 通讯员程吕佳 张灿城)近日,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诊了一位特殊患者——21岁大学生小李,因长期便秘导致直肠全层脱垂达10厘米,肛门处如悬挂“大尾巴”,经微创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。
小李的便秘问题始于高中阶段。因学业压力、长期久坐及运动量不足,他逐渐出现排便困难:从最初每3天排便一次、排便费力,到单次排便时间延长至近1小时,肛周甚至出现“肉球状”肿物。由于羞于就医,他选择默默忍受,每次排便后需手动将脱垂物推回体内,这一情况持续了五年。直至就诊前,小李在一次排便时突发直肠完全脱出体外,无法自行回纳且伴随剧烈疼痛,才紧急前往医院。
“患者来院时,直肠呈宝塔状脱出约10厘米,肠管肿胀明显,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嵌顿坏死。”急诊科会诊医生程吕佳表示,尝试床边复位未果后,通过腰麻成功将脱垂肠管复位。进一步检查发现,小李的肛门松弛度异常,可轻松塞入4根手指(正常仅容1根)。
为彻底解决直肠脱垂问题,胃肠外科杨景哥团队为其定制了微创手术方案:术前通过全流质饮食、温水坐浴及乳果糖缓泻排空肠道并消肿;完善肠镜、钡灌肠排粪造影评估直肠功能后,采用腹腔镜直肠腹侧补片固定术,将直肠与盆底悬吊固定。术后,小李腹部仅留3个0.5-1厘米的小切口,次日即可下床活动,5天后康复出院。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,其排便规律,未再出现脱垂。
“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%-10%,约每20人中就有1人受困扰。”杨景哥提醒,慢性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、每周少于3次、粪便干结等症状,长期忽视可能引发直肠脱垂、肛裂、结肠炎症甚至增加结直肠癌风险。
程吕佳表示,患者要改善便秘的症状,可以从调整饮食结构入手,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食物等;同时,适当加强运动,促进肠道蠕动;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不容忽视,比如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,形成条件反射。此外,在必要时,规范使用乳果糖等温和的通便药物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便秘症状。
百度 3月22日早间,香港金管局追随美联储加息,上调基本利率至%。